既然被動的產業轉移“此路不通”,通過技術改造提升裝備技術,通過加快生產自動化來提高單位勞動生產率就成為行業的不二選擇。上述企業負責人就告訴記者,“對于我們這樣一家有數千員工的企業,每人月工資和福利開支增加100元,每年的成本就是數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投入,不如將如此高額的開支投入到技術與設備提升上,只要一次性投入,獲得的收益將源源不斷。”
行業掌門人張東立就提出,五金行業要化用工荒的壓力為動力,加快完成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型升級。他分析說,發達國家的一些知名企業,依靠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勞動效率是中國企業的2~3倍,因此盡管他們的人工費用高得多,但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依然有競爭力。業內企業也紛紛表示,行業發展至今,再依靠以往低價勞動力、粗放式擴大生產獲取利潤的做法已經一去不復返,行業要向集約化、技術化、自動化方向前進。
張東立還告訴記者,產業的技術升級不僅要立足于“以機器替代勞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還應當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來增加利潤,進而增強行業的綜合競爭力。“就以淋浴房產業為例,這個產業是近年來建筑五金領域通過對水龍頭、花灑及相關電氣設備進行集成創新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我到歐洲去考察了一下,一套德國生產的頂級蒸汽淋浴房設備,售價折合成人民幣要20萬元,是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他接著表示說,“形成如此巨大的差距,我們的企業不僅僅是輸在品牌和營銷上,盡管品牌和營銷這些產生高附加值的渠道掌握在外國經銷商手中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在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上,國外的設備用3年不出任何問題,我們的產品可能半年就要維修了。當然我們自已縱向地比,這些年來質量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張東立最后表示,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將充分發揮在行業標準制定與認證以及產品質量檢測方面的管理和技術優勢推動全行業進一步優化升級。